中关村“火花”活动——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介线上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07 15:38:34
来源:
发布人:

2021年12月2日下午,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关村“火花”活动——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介线上活动成功举办。本次线上对接活动旨在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桥梁,活动邀请的4位专家分别针对果蔬精深加工科技成果、NFC蔬果汁生产技术、新型营养健康产品等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进行了重点推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毕金峰以《果蔬精深加工科技进展与科技成果》为题,对国内外当前的果蔬加工业产值、产品与技术迭代等产业背景做了整体介绍,重点推介了食品压差闪蒸组合干燥技术与装备、节能真空冷冻组合干燥技术与装备、新型果蔬超微营养健康全粉生产技术、新型果蔬全营养片剂生产技术、复合果蔬浆(泥)加工技术、食药同源天然产物提取及功能配料生产技术等果蔬精深加工科技成果,上述技术成果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果蔬加工工艺中的能耗高、营养损失高、产品保质期较短等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唐选明在《一棵融化了的绿色蔬菜--NFC蔬果汁生产技术》报告中,介绍了我国蔬菜产量及加工现状,蔬果汁占饮料市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相较传统加工方式,NFC蔬果汁的生产通过低温物理柔加工、HPP(超高压)冷杀菌、全冷链等技术工艺加工,营养流失少,可较大程度保留产品原有色泽、保持较好口感和原有风味,同时可将营养保留在90%以上,且天然绿色0添加,商品性、功能性好,适合老人小孩与减肥健身等人群,该技术产业化规模灵活可控,已在部分地区转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龙,介绍了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利用创新团队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多项科技突破与产品。未来30年我国营养健康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关键期,膳食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产业潜力巨大。团队聚焦于亚健康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推动功能性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开发了青稞降三高功能性产品、大豆类神经调节功能性产品、以大豆萌芽粉为原料的功能性产品以及多种植物提取物、代餐粉与营养米粉、植物基乳品、食药同源酵素产品、乳品配料技术和产品,已在多家企业转化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副研究员刘晓娜,对研究所的整体情况和粮油加工、肉品加工、果蔬加工、功能食品开发等四大系列主推成果做了总体介绍。以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金沙河挂面提质节能与自动化制造项目、构建畜禽骨全组分利用关键技术专利池、药食同源发酵饮品研究与产业转化项目、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型植物基肉制品加工技术项目等转化案例,详细介绍了加工所现有的如技术委托与合作开发、全产业链三产融合、“技术+品牌+产品销售分红+股权分红”多维度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多种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模式。

此次线上科技成果推介活动聚焦分享了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科研前沿进展、技术成果与已转化产品,同时,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精准对接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线上互动氛围活跃,参会嘉宾和在线观众对本次“火花”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中心接下来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充满期待。